市十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公报
仙桃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3年6月28日在仙桃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黄俊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6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1.城市环境持续改善。一是持续“绿色”供给。不断加强公园高标准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推动改建流潭公园,完成流潭公园、电排河西路等城乡绿道改造8.5公里,青年公园、仙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陆续顺利开园,让城市处处是公园、公园处处是美景。二是城市道路提质。持续推动29条城市重点街道设施品质提升,完成城区丝宝北路、钱沟北路、艺波路、府南路、共青路、玉田路等6条主次干道及重要点位路面刷黑,连通10处人行斑马线,改造主次干道无障碍坡道67处。三是公共停车场扩规。通过挖掘城区闲置地、垃圾堆、违规建筑等“金边银角”潜力,向待建空地、边角空地要空间,今年计划新建19处公共停车场,现已建成6处。
2.城市常态治理逐见成效。一是在全市常态化开展“大清扫、除病毒”专项整治活动。以全市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扎实推进“全域大扫除、城郊大除垢、城中大‘洗脸’”活动以及美化人居环境活动,累计清理农村各类积存垃圾3200余吨。二是实行双月考核。调整考核频次,每两个月对实地点位创建、网上材料申报和入户宣教(含“六联六包”)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考核。5月15日,市委书记罗联峰对双月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进行了工作约谈,督促他们认真反思,加压奋进,提升文明创建工作质效。三是开展常态化督促指导。采取分片包保、定点督办的方式,以点位静态问题清零为目标,将城区和乡镇划片,实地督导组化整为零,定人定岗定责,分片包保,常态化开展督促指导,现已督促完成问题整改5000多条。
3.城市信息化管理日臻完善。全面启动仙桃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工作,依托仙桃市一体化智慧平台,搭建了集创城巡查管理、创城事件管理、创城绩效考核、创城一张图、创城E通、文明创城态势分析六大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同步开发“文明随我行”微信小程序,建立健全群众反馈问题“接收、派遣、督办、回复”的闭环管理机制,提升实地点位问题发现和整改效率。该平台现已全面投入使用。截止目前,已接收问题948条,完成整改889条,整改率93.77%。
4.全民创建氛围显著提升。一是惠民实事引领带动。发动包联单位为社区办理补楼道破损墙体、疏通管道、修补破损路面、安装路灯等群众亟待解决实事事项141件,用实实在在的创建成果引领群众理解、支持创城工作。二是“小手拉大手”文明实践引领带动。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谐家园”“小手拉大手,文明交通”等活动,引导大家文明言谈、文明出行、文明经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一盔一带”、礼让行人等逐渐成为群众的出行习惯。三是主题活动引领带动。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志愿服务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以理论宣讲、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为内容,常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一千多场,引导市民提高对创城工作的认同感、知晓率和满意度。
二、主要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还需完善。一是城区道路设施建设滞后。老城区主干道路宽不够,人车混流,新老城区的交通衔接仅靠3座高架桥及4个涵洞;部分新改建路段缺乏清晰完备的标识标牌引导,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二是集贸市场环境不优。部分市场设施配备不齐、运营管理不畅,少数市场商户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三是老旧小区管理落后,部分老旧小区路面、墙面、路灯破损,物业管理缺位,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紧缺。四是架空管线整治进展不平衡。主次干道架空管线治理进度较快,但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治理进度缓慢。
2.群众参与程度还有待提高。一是少数群众文明素质还需提升。少数群众的陈规陋习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如楼道乱堆乱放、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翻越护栏等不文明行为大多发生在这部分“关键少数”群体。二是创城宣传的实效性还需强化。对市民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还不够,对创城工作成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三是群众主动参与创城还需加强。从前期调查问卷填写的情况来看,对群众的广泛发动还不够,部分群众支持度和参与度不高,观望的多配合的少。
3.常态化创建机制尚未形成。一是创建工作推动上主要还是较多的依靠行政命令层层压责任。二是创建工作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搞临时突击的现象。造成突击检查一过便出现“回潮”“反弹”。三是文明实践站开展的志愿服务不接地气,群众认可度不高。四是创建工作变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还有差距。
三、意见建议
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突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江汉大道、沿江大道、西环路等环城线建设和解放大道东段、何李路北段等老城区路段基础设施提升,逐步推进人行天桥、地下人行通道等项目进度,抓紧实施主次干道交通标牌标线设施维护更新,尽快形成畅通循环路网。二是突出集贸市场整治。建立市场监管、城管、属地政府齐抓共管联动工作机制,对集贸市场实行“一场一策”,加强宣传引导和日常监管,对市场经营主体优胜劣汰,推动市场经营环境和经营秩序稳步提升。三是突出老旧小区改造。把“共同缔造”理念贯穿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全面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并逐步推行物业化管理。四是突出架空管线治理。建立全市架空管线治理工作台账,成立由包挂单位、社区、施工单位参与的工作专班,明确每个社区、每条路段整改任务和时限,各司其职,整体推动。
2.营造全民创建浓厚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通过全方位、广覆盖、多形式、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活动,高密度、多视角的宣传报道创建措施和工作成效,提高市民对创城工作的认同感、知晓率和满意度,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文明创建工作格局。要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力度,对少数经常出现不文明行为的个人,“专门开小灶”采取社区干部上门宣传,家庭亲属劝诫等方式动员他们知晓、理解、支持创城工作,消除“创城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杜绝不文明行为发生。在主次干道、绿道广场、公共文化设施等重点场所设置公益广告景观小品;制作播放体现仙桃特色城市文化宣传片,积极营造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全程创建的浓厚氛围。
3.常态化开展创城工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根本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现实需要,市政府要把文明城市创建融入日常、把工作抓在经常,政府各部门要对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找准定位、理清责任,积极配合、密切协作,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形成创建工作合力。各地要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质增效,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所、站。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形成“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让志愿服务更贴近百姓生活,让常态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更好造福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