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公报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市场监管部门肩负着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职责,承担着企业开办、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重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牵头协调和具体落实工作。去年以来,我局把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作为“头号”工程,以“硬核”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取得阶段性成效,由我局牵头实施的供电“转改直”入围全省改革先行区成果。在2022年底全省指标测评中,企业开办指标稳中有进、市场监管指标提升7位,知识产权保护指标在全省21个开发区中提升6位。现将我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优化企业开办,打造极简高效、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一是升级企业开办“210”标准服务。推动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一次身份认证、结果部门互认”,推行“预约即开户”,建立企业开办“首席服务员”制度,采取“轮值制”“分型服务”等方式,实现企业开办跨部门“一人受理、首办负责、全程服务”。优化市场准入服务,将食品生产小作坊、食品经营许可、内资有限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等业务下放基层窗口受理,方便群众就近办事。按照“市场主体发展进度不低于GDP增速”目标,稳步推进市场主体量质并进,全市市场主体达14.8万户,其中企业3.5万户,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5.7万枚,节约企业开办成本350万元。二是深化“一业一证”改革。梳理集成各行业准入条件,形成统一的申请要素和材料清单,将“一业一证”许可从19个行业拓展至25个行业,在行业综合许可证上印制“一照通”二维码,实行“一码监管”,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246张。三是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调整《仙桃市“证照分离”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2022版)》,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推进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二)强化信用监管,打造无事不扰、轻装上阵的市场环境。一是稳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规则,科学制定抽检计划,完成系统内部抽查任务19个,检查市场主体470户;协调20个部门完成68项抽检任务,检查市场主体581户,拟列异14户,各项抽查结果公示率均为100%。二是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履行年报职责。增强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意识,组织开展年报服务“进市场、进园区、进企业”活动,现场指导2000多家经营主体开展年报工作。实行年报公示“三暂缓”(暂缓“失联”企业列异、暂缓“有误”信息列异、暂缓“未公示”主体列异)创新举措,对14家经营主体暂缓列异,减少列异困扰。三是高效推进信用修复。坚持“应修尽修、愿修尽修”原则,采取“即来即办”模式实施信用修复,依法帮助210户失信主体修复信用,全市经营主体“异常率”明显下降,市场活力得到有效释放。四是全面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管理,按照信用风险等级确定双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差异化监管,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三)保护知识产权,打造支持创新、体质增效的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政策供给。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仙桃市关于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惠企政策,拨付惠企资金220万元,为63件企业发明专利落实补助经费15万元,激发企业创新动能。二是提升创造质量。实施市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加大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2022年9月至今,全市授权发明专利25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1件/万人,同比增长17.41%。三是增强运用能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举办“政银企”对接交流会,今年前5个月已促成慧狮塑业、仙粼化工、晨扬电子、顾大嫂食品、百特威生物等5家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信贷额度4200万元,较2022年增长40%。四是完善运营服务体系。组建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团队,开展产业专利导航、专利技术供需对接、知识产权运营培训等专业化服务,投资近70万元打造的仙桃市非织造布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项目已通过招标阶段,正在加紧建设,预计6月底可正式上线运营。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开办还有提升空间。企业开办还需提速。我市目前已经实现企业开办“2050”标准,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发票认领、社保登记、公积开户、银行开户0.5天同步办结,但我市企业开办时间(3.66小时)仍高于市州普遍表现(2.58小时)。市场主体发展速度放缓。随着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平稳转段、教育“双减”、长江禁捕、整治违规吃喝等政策落实,非织造布、小商品经营户、餐饮行业“不景气”,一定程度影响了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增长。截止目前,新登记市场主体11655户,同比下降15.13%,其中新登记企业2807户,同比下22.01%,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769,同比下降12.88%。数据交换不充分。企业注销信息无法实现部门互通流转,系统不能全部显示其他部门办理状态,影响办件效率。
(二)市场监管领域还存在短板。部门信息未有效融合,信息共享不够充分。部门监管系统未打通,跨部门监管信息融合度、共享度不高,难以形成完整的企业信用信息链,影响信用信息应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参与度有待提高。全市行政执法部门39个,目前纳入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成员的只有25个,需要扩大联合监管覆盖面;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监管活跃度不够,监管后期联合惩戒难度较大。
(三)知识产权质效还有待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我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44件,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为0.95件,分别居全省第10和第8位,但两项指标数据仍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55件和2.41件)。知识产权服务和运用能力需要加强。我市尚未建成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资源缺乏合理运用,专利和商标经济价值未充分挖掘。
三、下段工作打算
(一)更高标准服务企业开办。推进企业开办“1050”标准,实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五个环节并行办理、同步审批,确保企业开办“只进一网、只到一窗”,在0.5个工作日内办结。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出台《仙桃市“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试点)》,重构申请模式,优化受理流程,再造审批程序,转变监管模式,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企业简易注销营业执照“免回收”公告作废制度,实行简易注销全程网上协同办理,实现简易注销“一次不用跑”。开展“育苗”“壮苗”行动,推进重点人群创业行动,做好返乡人员政策扶持、登记指导,全面推进支持大学生创业“育苗”行动。加大纾困解难力度,调研市场主体经营中的现实困难和诉求,通过动态监测、定期回访、清单管理、结账销号确保问题解决,助力市场主体成长壮大。
(二)更高效能推进市场监管。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细化重点领域监管方案,推广应用智慧监管平台,提高监管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强列严列异管理,扎实做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完善工作,完善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优化信用修复告知书送达制度,完善一般失信行为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推广信用修复提醒服务。按时间节点和工作计划稳步推进系统内部和部门联合监管,确保双随机抽查计划完成率100%,机构参与率100%,抽查事项覆盖率100%。细化“双公示”举措,加大通报督办力度,提高“双公示”数据质量。
(三)更高水平保护知识产权。推进服务关口下沉前移,加速建设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和商标品牌指导站,力争全市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窗口、站点达到65个。开展知识产权服务大调研活动,摸清企业技术需求,建立企业工作台账,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切实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强化专利代理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引进省内优质专利代理机构5至8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1家,力争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到130家,深度挖掘我市知识产权创造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