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大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常委会公报

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公报

时间:2023年08月30日 来源:仙桃人大

市经信局

关于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

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3830日在仙桃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市经信局局长  刘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局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办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8件,其中主办件5件、会办件3代表所提建议中,A3B4D1件。截止目前,在各相关部门和镇办大力支持下,各项建议议案均得到较好办理,主办件办理情况已上报市委督查平台,会办件办理情况已送达相关主办单位,我们力争做到让人大代表满意、让基层群众得实惠

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我们立足办理好代表建议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改进和完善部门工作的重要途径。我局在收到代表建议议案后,将建议议案办理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及时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建议议案办理工作。成立以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科室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建议议案办理效率和质量。

(二)严格办理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在具体办理过程中,针对建议议案类别,通过电话沟通、面对面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逐步了解问题原因,充分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市级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支持,结合阶段性工作实际,分类制定办理方案和措施。为保证办理答复质量,对所有的会办件及正式答复意见,均由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把关办理质量和进度,审签每一份答复函件,确保答复意见实事求是、目的明确、对症见效。

(三)增强沟通联络,保障办理质效。加强与主、会办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对建议所提问题,分门别类分类处理。具备解决条件的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对于环节多、综合性强、要求高、难度大且不能立即解决的意见提案,及时与代表沟通争取代表的理解和支持。开展回头看,代表进行沟通回访,征求代表对办理结果的意见,难以解决的问题,多次进行处理直到代表满意为止。

三、办理成效

我局狠抓工作落实,厘清重点难点问题的关联,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一)第7号议案:关于建立毛嘴服装产业园信用等级的建议(B类)。所提问题已列入规划逐步解决,毛嘴镇以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为切入点,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旨在促进企业规范有序、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更多金融政策上的支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规范经营。经过与中国农业银行仙桃分行磋商,制定了《毛嘴镇服装产业园诚信体系建设授信实施方案》,由中国农业银行仙桃分行提供总额1亿元的信用贷款支持,单个企业的最高授信额度提升至200万元,同时享受利率优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企企走到行动,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推进运行诚信体系制度(试点),拟定20家诚信评价较优的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对白名单企业从融资扶持、供应链配套、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予以加持,让诚信经营企业更具竞争力,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环境。

(二)第20号议案:关于解决河镇通讯信号盲区的建议(B类)。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我们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对剅河镇行政区域内网络信号覆盖情况进行全面测试,精准掌握网络信号辐射较弱的区域和用户情况,并督促三大运营商分别制定信号增容方案。通过整合存量资源、优化提升网节点基站容量、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途径,有效化解剅河镇通讯信号偏弱等问题。目前,江汉移动已在剅河镇行政区域内建设并开通基站38个,其中4G/5G共站址基站9个(谢湾农贸市场、剅河卫生院、董庄、夏场、赵西院、湖湾、汪场、范关、谢场)。下半年,还将在原有部门站址上新增5G设备7个(700M频段),预计9月底前可建设完成。

(三)第24号:关于打造仙西服装产业聚集区现代中小企业园的建议(A类)。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强市富民的重要民生产业。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做好承接广州等地在外从事服装加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策部署,市经信局作为市服装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仙西服装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双牵头单位,为全面落实好代表关于打造仙西服装产业聚集区现代中小企业园的建议,我局充分发挥牵头部门首位职责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依托武汉大学纺织大学高标准编制《仙桃市纺织服装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23-2027年)》,突出现代中小企业产业园五年发展方向、路径、措施。二是出台政策支持。提请市政府出台了《仙桃市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仙政规〔202219号)黄金十条,从资金支持、创业安置、市场开拓、电商发展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引导在外服装企业安心回归、顺心发展、放心扎根。设立2亿元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为38家返乡落户服装企业兑现上半年租金补贴230万元。三是全力招引和承接服装产业转移。2022年底以来,全市签约落户返乡服装项目70个,计划总投资46.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23.8亿元,返乡产业工人6000多人。四是推进项目建设。投资8亿元的服装中小企业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将建设22栋标准厂房、2栋智慧厂房以及配套产业通道等。一期项目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于320日全面开工建设。依托卓尔华纺链成立仙桃华纺链公司,高效整合152家服装原辅料、印染整、产加销、储运配等全产业链供需资源。同时,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共建江汉服装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正牵头申报江汉平原纺织服装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将全力打造中国时尚女装名城”“中国工装生产基地

(四)第46号:关于对因疫情暂停经营企业给予扶持政策的建议(A)我市工业战线高度重视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纾困解难,落实市政府企企走到工作要求,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特别因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开展三问三送活动。一是问需求送办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利用三微一端及时宣传政策,线下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收集企业诉求,精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困难需求,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效果清单;二是问发展送政策,变由企业找政策政策找企业,编制惠企《政策汇编》,向企业宣传国家、省、市支持企业发展扶持政策,让企业知晓政策享受条件、申报程序等。全面落实省政府降成本33条政策,上半年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9亿元,新增企业贷款38.14亿元,增长33.5%。三是问建议送帮扶。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及时协调各方助力企业恢复生产,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紧跟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升级政策动向,聚焦传统优势产业,用活用好省级专项资金、市级技改资金的撬动作用,激发企业技改扩规热情,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共收集企业反映困难问题56条,帮助化解52条,化解率达到93%

(五)第48号:关于对非织造布产业的培训和扶持的建议(A类)。一是举办高质量发展专班研讨班。726-28日,在市委党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邀请省经信厅、武汉纺织大学等相关领导和专家教授进行授课,我市20多家非织造布企业负责人参加研讨班,专家教授们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并就如何促进转型发展提出思路建议。同时,组织非织造布骨干企业赴唯美医疗观摩“5G+全连接工厂,加快推进非织造布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实施双强行动注入新动能。一方面招大引强引进一批新项目。今年以来,全市签约非织布项目37个,计划总投资55.8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3亿元以上项目2个;另一方面培优壮强扶持一批骨干企业。支持申报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截至目前,我市非织造布产业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有9家。推动技改项目建设提档升级,万里、拓盈、康宁等5家企业获批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资金2345万元。三是组织外出考察活动。3月中旬,我局与市非织造布产业协会组织20多名企业家赴河南新乡经开区、长垣考察,就两地产业联动、产业优势互补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75日至7日,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非织造布产业链链长张体强带领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赴广州、佛山等地学习考察,探索非织造布产业转型破局之路。四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参展。9月下旬,我局将组织近30家企业赴上海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会,争取市政府拨付专项资金70多万元,积极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局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监督下,建议办理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接下来,我局将进一步巩固办理成果,以更加规范、更加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全面提升建议办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强化与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联动推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建设,切实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友情链接

郑场 毛嘴 剅河 三伏潭 胡场 长埫口 西流河 彭场 沙湖 杨林尾 张沟 郭河 沔城 通海口 陈场 干河 龙华山 沙嘴 工业园 高新区 沙原 九合垸 排湖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