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大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常委会公报

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公报

时间:2023年08月30日 来源:仙桃人大

市人民政府

关于仙桃市2022年财政决算情况的报告

 

——2023830日在仙桃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黄文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仙桃市2022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2年财政决算情况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强力监督下,全市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挺进五十强、创成文明城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全力以赴抓好收入组织工作,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2022年,全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594767万元,同比下降8.0%,返加增值税留抵退税后,累计完成687455万元,可比增长2.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5091万元,同比下降7.0%,返加增值税留抵退税后,累计完成391435万元,可比增长2.1%。完成地方税收收入287216万元,同比下降16.2%,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3.2%。非税收入完成57875万元,同比增长104.4%,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6.8%

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4168万元,同比下降0.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5091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655877万元,加上年结转2317万元,加调入资金59570万元,加政府债券转贷收入80284万元,减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4168万元,减上解上级支出78272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250万元,减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37835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2614万元,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2年,全市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29912万元,加上年结余(决算数)283224万元,减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39801万元,累计结余373335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2年,全市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361851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7981万元,加上年结转收入15273万元,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99552万元,加调入资金6292万元,减政府性基金支出504861万元,减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7132万元,减调出资金16629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32327万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22年,全市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52万元,其中:股利、股息收入222万元,产权转让收入215万元,其他收入915万元。加上年结转收入44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5万元,减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28万元,减调出资金868万元,减结转下年支出35万元,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二、2022年财政运行主要特点

()财政收入稳中有进,非税收入对比同期增速较快

202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94767万元,返加增值税留抵退税后,累计完成687455万元,可比增长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45091万元,返加增值税留抵退税后,累计完成391435万元,可比增长2.1%,财政收入对比同期实现稳步增长。2022年非税收入累计完成57875万元,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及非税收入结转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04.4%2017-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4.2%20.8%4.4%-44.1%-19.9%,远超历年同比增长率。

()收入质量高位保持,三大主体税种占比首破六成

202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中全口径税收收入累计完成53689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594767万元的90.3%,连续三年保持九成以上占比;地方税收累计完成287216万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5091万元的83.2%,税收占比保持八成以上,在全省17个市州中排位第一。地方税收中三大主体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累计完成196499万元,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为68.4%,三大主体税种收入占比首次突破六成。

()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传统行业税收贡献更为显著

2022年全市骨干企业共有109户,较同期92户增加17户,增长18.5%;累计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420424万元,增收86892万元,同比增长26.1%,占全口径税收收入的比重为78.3%,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对全市税收收入支撑作用明显。全市十大传统行业累计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516085万元,占全口径税收收入的比重为96.1%,较同期提升10.1个百分点。其中,非织造布行业累计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167204万元,同比增长10.0%;医药化工行业累计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46932万元,同比增长29.4%;金融行业累计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26234万元,同比增长3.7%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持续提质增效增进民生福祉

2022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014168万元,同比下降0.8%,占年初预算912197万元的11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累计完成829211万元,同比增加23184万元,增长2.9%。民生支出占比首次突破八成,达到81.8%,对比2021年上升了3.0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支出累计完成32877万元,同比增长17.5%,重点开展了农村路网、四好公路等项目建设;教育支出累计完成168998万元,同比增长12.3%,重点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累计完成32040万元,人均达到288.6/人,持续推进我市文旅事业发展;农林水支出累计完成125858万元,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三、2022年主要财税工作

2022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加强财力保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谋划,合理安排,全力拓宽聚财之道,推动财政运行更可持续。一是多措并举开源挖潜。2022年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66.4亿元,很好弥补了我市财政收入的不足;最大化争取省财政厅资金调度向我市倾斜,共争取省调度资金58亿元;盘活存量资金5.4亿元,盘活率达100%。二是深度释放政策红利。实施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和延续的减税缓税等政策,合计释放政策红利17亿元,其中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8.79亿元,切实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推动税源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三是灵活运用债券资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强项目库建设,优化资金拨付流程,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发行债券资金共计27.98亿元。四是预算安排有保有压。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相关要求,在年初预算安排上,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压缩一般性支出10%,压减非急需一般性项目,挤出财力兜牢三保,全力保障各项重点项目。

()精准靶向施策,助力市场主体减负蓄能

严格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减免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合计795万元,惠及市场主体1418取消收取投标保证金4890万元减少企业资金占用成本;取消收取招标文件工本费近300万元,使得892家潜在供应商成本降低;取消收取履约保证金256个项目,涉及企业389家,降低企业投标门槛。二是支持企业强链补链。统筹中央、省、市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4927万元,支持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安排财政资金2209万元用于发放消费券,带动社会整体消费意愿提升。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拨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5741万元,其中支持重点项目实施技改补贴2783万元;给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财政奖补679万元;筹集资金250万元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项目。四是强化融资担保。全面贯彻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有关政策,2022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82笔,金额达4.99亿元;开通政采贷线上融资平台,成功实现线上线下贷款3716万元为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行业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和过桥续贷共计5370万元。

()聚焦民生领域,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一是支持就业优先政策。拨付就业补助专项资金6572万元,用于落实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一次性就业补贴就业创业政策。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筹措资金5466万元用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筹措资金1885万元用于推进学前教育资源扩大;筹措资金4241万元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学生资助资金发放;筹措资金1749万元用于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等。三是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拨付社保直达资金17.78亿元,主要用于困难救助支出残疾人生活补助、优抚对象生活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支出2022全市疫情防控支出2.5亿元,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四是支持文体旅游事业发展。拨付100万元用于支持全民健身及体育赛事活动;筹措资金204万元用于支持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安排企业贴息帮扶资金1200直接补贴沔阳小镇、梦里水乡两家企业生产经营。

()抓实三农工作,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助推城乡协同发展。一是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拨付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保障资金3.2亿元,用于农村路网建设、四好公路建设等;拨付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保障资金2.8亿元,用于河道综合整治、蓄洪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助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2022年投入资金3.76亿元集中用于产业发展、雨露计划、化解村级债务奖补、社会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确保乡村建设扎实稳妥推进。同时,有效应对伏秋罕见连旱,紧急拨付农业和水利抗旱资金2187万元,为全市抗旱工作提供保障。三是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精准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391万元,直接补贴给农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55亿元,发放稻谷补贴4330万元,切实把国家农业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四是培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2新增农民合作社71家,新增家庭农场475家,培育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落实贷款贴息政策,为104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申请贷款贴息311万元,对比上年贴息增幅56.7%。五是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拨付试点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4770万元,全市4个村成功被评定为全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

()坚持改革先行,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

持续深化财税改革,规范制度建设,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稳步推进镇办预算编制改革。建立完善的镇办部门预算制度,将镇办作为一个部门编制部门预算。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按二上二下的标准程序编制部门预算,经审核批准后由镇办执行,部门预算收支均纳入国库集中收付。二是持续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通过业务规范+技术控制的方式,推动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实现财政资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动态监控杜绝资金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全年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项目13个,予以通过项目11个,涉及资金10.28亿元,不予通过项目2个,审减资金1000万元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通过政府采购选定5家中介机构对10个项目进行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规模1亿余元。四是探索推行免申即享改革。在省市要求的时限内提前两个月完成免申即享创建工作,动态调整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实现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全年兑现免申即享奖励资金1497万元,惠及企业324家。五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规范举债行为,建立年报月报制度,按照债券到期情况,制定全年还本付息计划,保证债券本息按时偿还。

 

友情链接

郑场 毛嘴 剅河 三伏潭 胡场 长埫口 西流河 彭场 沙湖 杨林尾 张沟 郭河 沔城 通海口 陈场 干河 龙华山 沙嘴 工业园 高新区 沙原 九合垸 排湖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