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人大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人大公报

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公报

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来源:

关于《仙桃市战略规划(草案)》编制情况的说明

 

──202512日在仙桃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安排,现就《仙桃市战略规划(草案)编制的有关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说明,请予审议。

一、编制背景

通过编制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完成发展目标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发展目标、发展观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上对标对表,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2022年,省市共同编制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分区分类分级建立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因地制宜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实现了各地各部门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要求的总体协调一致。为进一步深化、细化《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研究编制了《湖北省域战略规划》,作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纲领性、统领性规划,搭建省域规划建设数字化管控平台,构建左右叠加、上下贯通多规合一的省域规划体系,实现全省发展一盘棋,推动各地各部门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2024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湖北省域战略规划》为上位规划,衔接落实《仙天潜统筹规划》,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为基础,立足比较优势,探索与省级发展调控机制相适应的统筹机制。通过编制《仙桃市战略规划》,构建一张蓝图统领各级各类规划,保障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的空间落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相适应、相统一。

二、编制过程

为保障规划工作顺利推进,我市对标对表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规划领导小组,后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为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委办公室,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在市委办公室设立市规划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推进战略规划各项工作。20244月确定由广州城规院负责规划编制,组建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与技术团队通力配合,《仙桃市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5月至6月,先后起草制定了《仙桃市战略规划任务书》《仙桃市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协同《仙天潜统筹规划》,联动市直单位规划技术专家团队,集中力量深化编制规划成果,成果多轮征求市直部门、镇办意见,召开2轮专家咨询会,多次向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汇报。73日、724日市委主要领导2次向省委专题汇报市战略规划编制工作。815日,市规委会专题审议原则同意仙桃市战略规划》。

822日,组织武汉城市圈研究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的5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最终规划成果通过专家评审会,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014日,再次向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交通运输局等31个市直部门征求意见,共收集56条意见,按照能采纳尽量采纳的原则逐条进行认真研究与落实,并对相关规划内容进行修改完善。

11月上旬,根据省规划办要求,将战略规划相关成果报送至15个省直部门和省规划办进行合规性审查,共收集13个部门75条意见,规划采纳74条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1226仙桃市战略规划》获省规划办合规性审核同意。

回顾整个编制过程,我们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家部署和省级战略,全力推进仙桃市战略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多轮汇报、征求各方意见,反复对《仙桃市战略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仙桃市战略规划(草案)成果。

三、总体框架

《仙桃市战略规划》共分7部分。第一部分为现状分析与评价,从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仙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二部分为总体要求与目标定位,落实湖北战略部署,结合仙桃资源禀赋,确定一城两区两基地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及理想空间结构。第三部分为安全底线与流域综合治理,落实省级安全底线要求,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划定仙桃市流域单元。第四部分为城乡统筹发展布局,明确城镇规模等级、公服设施、工业、农业、历史文化及各类用地布局。第五部分为基础设施统筹布局,优化完善交通、能源、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第六部分为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明确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组团规模及功能布局,推进城区城镇空间协同发展。第七部分为规划实施保障,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保障规划实施落地。这里,就其中几个重点问题作简要说明。

1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对标省委五个功能定位,立足仙桃自身优势和城市特色,确定了一城两区两基地的功能定位,即建设现代化水乡田园城市、国家现代水网先导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和武汉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粮食和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锚定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为总体目标,围绕更好地融入服务武汉都市圈和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服务全省大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仙桃篇章。规划2035年,与武汉产业链、创新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仙桃基本实现。

2安全底线和现代水网建设落实省级蓄滞洪区、3级及以上堤防、国省控水质断面、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地质安全等底线管控要求。细化增加备用水源地、级及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市控水质断面、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等市级安全底线管控要求。推进流域治理单元,在全省二级流域汉江下游片区的基础上,结合仙桃市平原水网的自然地理条件,将全市划分为通顺河流域、东荆河流域、洪北流域3个三级流域。统筹排涝分区、五大发展区域、行政边界等因素,进一步细化划分为通北流域、排湖流域、沙湖流域、时合垸流域、洪北流域、东荆河流域6个四级流域片区。分区分类建立并落实管控清单,系统开展20个流域单元治理

3城镇等级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1+3+N”城镇体系,即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三级城镇等级结构,引导人口集聚。中心城区持续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与人口吸引力,预测至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城镇人口达75-80万人;做优做精彭场镇、毛嘴镇、杨林尾镇3个重点镇,依托特色产业持续吸引人口集聚;培育西流河镇、长埫口镇等一般镇,合理确定镇区规模,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统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完善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中心城区构建片区社区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规划1个市级中心,4个片区中心;外围城镇构建片区行政村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规划彭场、毛嘴、杨林尾3个公共服务副中心、9个镇级公共服务中心、若干村级服务中心。

4新型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以供应链思维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食品及生物医药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布局低空经济、低碳经济两大未来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现代化农业空间布局,构建三带五区农业发展格局,即汉江富硒产业示范带、沿S215黄鳝产业示范带、沿东荆河名特水产示范带,做强富硒农产品优势产区、稻鳝优势产区、水产养殖优势产区、排湖旅游度假区、沙湖国际重要湿地。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依托仙鳝链供应链平台,用好沙师弟仙到家供应链物流平台,整合城西综合集散物流枢纽、江汉平原农产品大市场、张沟黄鳝物流园及郭河水产加工园等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全国黄鳝加工生产聚集区。

5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全面落实省域交通基础设施战略布局,推进仙桃至洪湖监利铁路、仙桃城区至蔡甸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落实高速公路建设布局,推进沪渝高速公路改扩建,G318G240建工程,着力谋划天仙洪高速公路。落实交通枢纽布局,以仙桃港为核心打造水铁空公联运枢纽,围绕仙桃站重点加强综合客运枢纽,推进仙桃港疏港铁路、仙桃东站至彭场铁路建设,加紧谋划荆汉运河杨林尾万吨枢纽港前期工作。构建双环三横四纵多联的市域干线公路体系,强化乡镇快速联系,打造中心城区路网体系。积极谋划风光火储一体化新能源基地推进新能源+储能融合发展

6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在国土安全韧性基础上,塑造水乡田园城市基底,织补城区一江八河九湖水系网络,构建一屏五廊三楔生态格局,形成一环三横六纵的城市绿道网络体系,建设碧水绕城、清水润城的水乡田园城市。构建两组团两片区空间格局,包括老城组团、新城组团、国家高新区北片区、国家高新区南片区,明确组团规模与职能,规划用地布局和基础设施支撑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以上是《仙桃市战略规划(草案)》编制工作情况。请各位领导提出意见建议,使《仙桃市战略规划》更加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省委要求,更加符合仙桃实际,切实以水平规划绘好仙桃市高质量发展蓝图。


 

友情链接

郑场 毛嘴 剅河 三伏潭 胡场 长埫口 西流河 彭场 沙湖 杨林尾 张沟 郭河 沔城 通海口 陈场 干河 龙华山 沙嘴 工业园 高新区 沙原 九合垸 排湖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