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公报
仙桃市人民政府关于仙桃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1月7日在仙桃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张艳敏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仙桃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强力监督与支持下,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齐心合力、克难奋进,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强化重点领域保障,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为全市经济回稳向好、民生政策及时兑现、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提供了财力支撑,全市财政收支实现了异常艰难情况下的平衡运行。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元至11月,全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56.38亿元,可比增长0.4%。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7亿元,可比增长4.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25.7亿元,非税收入完成10.27亿元,主要是通过大财政体系建设,盘活国有“三资”,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实现4.96亿元,同比增长137.6%。元至11月,全市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8.99亿元,同比增长7.9%。
预计2024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1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63亿元,加上年结转0.71亿元,加调入资金3.38亿元,加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0.74亿元,减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5.7亿元,减上解上级支出8亿元,减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4.14亿元,收支相抵,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预计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1.93亿元,占预算96.7%(其中:保险费收入30.97亿元),加上年结余(决算数)42.41亿元,减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9.39亿元,累计结余34.95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预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20.83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4.17亿元,加上年结转8.03亿元,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30.19亿元,减政府性基金支出27.04亿元,减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4.9亿元,减调出资金2.16亿元,减结转下年支出29.12亿元,收支相抵,当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全市预计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723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2万元,加上年结转3万元,减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06万元,减调出资金352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二)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截至2024年11月底,2024年当年债券转贷资金28.39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19.86亿元,一般债券资金3.32亿元,再融资债券5.21亿元。累计政府债务余额147.95亿元,在省核定我市政府债务限额以内,风险可控。
以上2024年收支执行数为预计数,待财政决算办结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收支数。
二、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财政部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五个一”省级调控机制,合理研判财政收支形势,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深入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组合运用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持续做好生财、聚财、理财文章。
(一)以增收节支为主线,夯实“稳增长”财政底盘
坚持逆周期调节,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平稳。紧紧围绕全年收入目标任务,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衔接,不断加大收入组织力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可比增长10%。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024年收回存量资金15.68亿元,重新安排支出8.98亿元。全力对接争资,截至11月底,已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60.52亿元,力争全年达63亿元。积极谋划项目,2024年共发行债券28.39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9.86亿元,同比增长65.5%。争取增发国债资金3.5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3.4亿元,有效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惠民生”作用。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必要刚性支出,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二)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助力探索“两山”实践新路径
深入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截至11月底,农林水支出完成12.82亿元,同比增长2.5%,节能环保支出完成3.77亿元,同比增长1.3%。统筹资金6.49亿元,支持基础交通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大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水网先导区,投入2.43亿元实施杜家台蓄洪区蓄洪工程、汉江、东荆河堤防加固等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坚决守牢水安全底线。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拨付资金2.61亿元用于雨污分流和管网混接错接、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排湖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生态保护成效明显。筹集资金1.37亿元,完成郑场络绎村等10个省级和美乡村验收,启动沔城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推进“三地一房”改革,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4697宗,带动农民增收0.95亿元。
(三)以供应链体系为支撑,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效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科技支出2.9亿元,同比增长24.1%。投入资金0.38亿元支持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支柱产业领域31个项目开展技改和智能化改造。聚焦5G网络建设、工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用数赋智、两化融合应用场景推广等多个方面,支持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精织“一块布”,安排资金0.3亿元用于非织造布产业链发展;精养“一条鱼”,筹措资金0.75亿元支持黄鳝产业链苗种繁育、品牌打造、标准体系等方面建设。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截至11月底,充分利用担保贷款、应急转贷纾困资金、政采贷服务平台,为全市1708家企业及个人提供资金支持11.81亿元。
(四)以“双集中”为载体,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聚人、安居、兴业、循环”系统发力,综合民生政策稳步实施,元至11月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6.58亿元,同比增长7.3%;卫生健康支出11.96亿元,同比增长0.8%;教育支出累计完成17.65亿元,同比增长10.5%,新增学位6200个。投入中央、省、市财政衔接资金3.52亿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安排住房保障类资金3.08亿元用于公租房、保障性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发放优抚、特困各类抚恤补助资金1.23亿元,惠及对象56629人。聚焦节庆搭台、文旅引流、商贸发力,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春跑马拉松、夏竞龙舟赛、秋品黄鳝季、冬赏花灯展的“四季”仙桃精彩不断。巩固消费回暖势头,统筹资金0.71亿元发放六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各类消费券,推动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五)以大财政体系建设为抓手,为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改革攻坚,加快构建动力循环机制,全面开展国有“三资”清理,截至目前,我市总资产1831.14亿元、有效资产922.41亿元,近期可利用资产130.68亿元,对比2023年底分别增加65.47亿元、26.92亿元、1.14亿元。节约行政成本,腾挪科技局、商务局等10处办公用房,集中办公提高行政效率。通过盘活国有“三资”,新增银行融资授信16亿元。全市拍卖存量土地499亩,实现商业用地土地出让金收入13.02亿元。充分撬动有效投资,规划先行,科学谋划,严防超财力投资和上马“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从源头提升项目谋划精准度、科学性,目录库到储备库转化率48.2%,储备库到实施库转化率69.4%,居全省前列,政府投资项目结算率、决算率均提升至100%。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市起底各类问题757件,整改完成738件,占比97.49%,涉及金额2295.61万元,追缴资金1688.81万元,重签补签合同1380份,年增加集体收入286.32万元,收回资源1995.67亩,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81件,处理责任人92人。
三、2025年预算草案
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一城两区两基地”定位,围绕“奋进新千亿、建设示范区”目标,仔细研判、积极应对,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将2025年预算草案汇报如下,提请审议:
——一般公共预算。2025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120.3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01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69.73亿元,同比增长9.5%左右),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非税收入12.11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上级补助收入61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3.4亿元;调入资金预算11.93亿元。
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为120.3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07.08亿元,上解上级支出8.61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4.65亿元。
2025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20.34亿元,减预算支出总计120.34亿元,当年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2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6.75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预算34.81亿元,比2024年预计完成数30.97亿元增加3.84亿元),加上年结余34.95亿元,减社保预算支出63.58亿元,累计结余28.12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54亿元,加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0.5亿元,加上年结余收入29.12亿元,加再融资专项债券收入2.06亿元,减政府性基金支出47.19亿元,减上解支出0.67亿元,减调出资金5亿元,减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2.36亿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5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09万元,其中:股息、股利收入303万元,产权转让收入100万元,清算收入200万元,其他收入606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2万元,减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61万元,减调出资金38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平衡。
四、以进促稳、奋发有为,全力完成2025年工作任务
2025年,市财政局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准确把握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财政、金融、投资统筹联动机制,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我市加快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深化大财政体系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
持续清理摸排各类国有资金、资产、资源,着力抓好确认、确权、确值工作,综合运用出租出售、抵押融资、股份合作、特许经营等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国有“三资”盘活利用模式,做好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加快闲置土地招拍挂,提高收入征管质效。推进存量债务化解,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防范财政运行风险。用好投资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平台,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优化项目前期审核机制,以结算决算“两算”为重点,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提高投资质效。
(二)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激发经济活力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推动债券资金重点投向打基础、管长远、促发展的优质项目。积极争取、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做好超长期国债资金拨付和使用,推动“两重”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支持我市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围绕“3+2”现代产业体系,支持做大做强“飞织链”“仙服链”等供应链平台。大力实施“金龙”“金凤”工程,持续招大引强、培优壮强。坚持扩大内需,落实以旧换新等财税激励政策,支持开展提振消费行动,举办各类展会赛事活动,提振住房、新能源汽车、家具家电等大宗消费,积极培育文旅、教育、健康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三)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增进人民福祉
落实好综合性民生政策,聚焦“一老一小”扎实做好安幼养老工作,支持推动教联体扩优提质,以智慧养老平台为依托推进适老化改造。助力推进健康仙桃建设,完善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促进就业创业,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支持推动一粒米、一条鱼、一朵花、一颗芯“四个一”农业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升级,确保粮食安全。深化“小田并大田”改革,整合集并农村土地经营权,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改革试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排水防涝治理、城乡环境整治、城市品质提升、雨污分流等各项重点工作。精准把握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支持推进20个流域单元系统治理,增强水网韧性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提升管理质效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入推行零基预算,打破基数依赖和支出固化格局,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及时更新调整,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提升绩效目标编报的科学性,优化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应用。进一步健全“大监督”体系,推动形成全市财会监督“一盘棋”格局,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构建财会监督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实现全流程精准监督,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各位代表,我们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开拓进取、实干担当,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奋力谱写新时代仙桃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